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兼顧短期穩增長和長期結構調整,成為地方擴大有效投資的發力方向。
尤其是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后,一些城市抓住國家加大“新基建”投資政策風口,陸續發布了推動新基建的投資計劃和實施方案。
各地側重不同
近日,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了《成都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(公告版)》,公開征求意見。該規劃提出,成都將構建包括以5G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工業互聯網等為核心的信息網;以城際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等為核心的交通網;以特高壓、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為核心的能源網;以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為核心的產業網。
同樣的6月初,福州市發布《福州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(2020-2022年)》和《福州市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融合應用的若干措施》。未來三年,福州將實施首批總投資額為2300億元的175個重點項目。
寧波市發改委也于近日發布了《寧波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(2020-2022)》。方案稱,寧波將通過實施100個重大新型基礎設施項目,釋放2000億元投資,將寧波打造成為全國新基建標桿城市。
西南財經大學教授、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,目前,中國的發展階段發生變化,國際上面臨新的格局調整,開啟了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一輪競爭,因此推動新基建面臨緊迫感,各地掀起新基建熱潮是正確的。
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界定,“新基建”的范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、融合基礎設施、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。
而各地關于新基建的規劃,由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、城市基礎設施完善程度不同等因素,在推進新基建上也形成了不同的側重。相對來說,中西部地區更側重于補短板,尤以城市軌道交通、高速鐵路為主;而東部地區更強化在新技術的應用。
比如,5月7日發布的《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(2020-2022年)》,明確了具有上海特色的“新基建”四大重點領域:以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為主的“新網絡”建設;以創新基礎設施為主的“新設施”建設;以人工智能等一體化融合基礎設施為主的“新平臺”建設;以智能化終端基礎設施為主的“新終端”建設。
《昆明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計劃實施方案》則圍繞5G、數據中心、人工智能、工業互聯網及物聯網、“智慧+”基礎設施、新能源充電樁、軌道和航空基礎設施等領域,重點建設394個項目,總投資達10011.8億元,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589.84億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軌道及航空基礎設施重點推進建設項目達64個,總投資7324.58億元,占比超過70%。其中,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建設項目22個,項目總投資6129.81億元,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195.65億元。
昆明市社科院社會研究所所長高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,基礎設施建設是最有效拉動經濟增長的手段,昆明在鐵路、城市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欠賬比較多,相比東部地區差距比較大,因此需要加大投入。
湯繼強也專門對比了江蘇省2020年重大項目和西部省份重大項目清單。他表示,東部地區修橋修路等大體已經完成,項目重點投向新基建;而西部地區面臨傳統基建升級,需要著力補短板,但又要搶占新基建的賽道,避免被贏家鎖定。加快新基建也是西部追趕東部地區的一次機遇。
需要新機制
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“兩新一重”建設,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新型城鎮化建設,交通、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。這是繼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“新型基礎設施建設”概念后,新基建又首次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。
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表示,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,以技術創新為驅動,以信息網絡為基礎,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,提供數字轉型、智能升級、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。
因此,推進新基建需要新理念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出“兩新一重”的同時,也提出要健全市場化投融資機制,支持民營企業平等參與。
而在兩會前,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》也明確了,要健全支持民營經濟、外商投資企業發展的市場、政策、法治和社會環境,進一步激發活力和創造力。在要素獲取、準入許可、經營運行、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,破除制約市場競爭的各類障礙和隱性壁壘。
湯繼強表示,要避免新基建成為國資、國企的寵兒,要放開準入門檻,鼓勵社會資本進入。新基建的產業鏈條很長,在很多環節上,民營企業可以大膽往里面闖。政府可以在財政稅收政策上加以支持,金融部門也要一視同仁。
5月28日,成都高新區發布首批新基建項目清單,以及《成都高新區關于聚力新基建培育新動能的實施意見》和《成都高新區建設成都5G智慧城涵養產業生態圈行動方案(2020-2022年)》。政策明確規定,突出投資主體多元化,社會資本投資新基建比重原則上不低于50%;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深度參與,撬動比例原則上不低于3倍;數字化智能化新基建項目占比原則上不低于70%。
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,首批項目財政投資26億余元,撬動社會投資超過147億元,預計可帶動220家以上本地科技型企業參與,市場份額達20%。2020年,成都高新區新基建項目總投資超30億元。
(文章來源:第一財經日報)
? ? ? ? ? ? ? ?
? ? ? ? ? ? ? ?
? ? ? ? ? ? ? ?